中國書畫市場進入牛市了嗎?
潘天壽巨制《鷹石山花圖》在中國嘉德2015春季拍賣會上以2.79億元成交。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估價高達15億元。
李可染畫作《井岡山》今春拍了1.265億元。
今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潘天壽巨制《鷹石山花圖》以2.79億元成交、李可染《井岡山》拍得1.265億元,北京保利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估價高達15億元……業(yè)內認為,藝術品市場已擺脫低谷,中國書畫將要回到億元時代。
中國書畫市場真的進入“牛市”了嗎?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中國書畫部總經理郭彤和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分析了近期火熱的近現(xiàn)代書畫市場。
說回到億元時代為時尚早
2015中國嘉德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xiàn)代書畫部分,備受關注的潘天壽巨制《鷹石山花圖》以6800萬元起拍,經過近百輪競拍,最終以2.79億元成交,該成交價成為今年國內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格,同時也打破了潘天壽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另一幅李可染的《井岡山》由2800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1.265億元。接著,由北京保利拍賣推出的齊白石鴻篇巨制《山水十二條屏》,曾一度傳出其估價高達15億元,有望成為“史上最貴的中國藝術品”,雖然后來該重量級作品由于未能找尋到合適的競買人,原計劃亮相保利春拍的這套作品最終止步拍場門外,但也引起了一陣熱烈討論。
中國書畫拍得過億高價,甚至在估價時就被寄予厚望,中國書畫真的回到億元時代了嗎?郭彤表示,在市場低迷時期,嘉德春拍的兩件巨幅作品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極為難得的,為市場注入一股正能量。但郭彤認為,雖然此次書畫有過億價格出現(xiàn),但要說回到億元時代恐怕為時尚早,“現(xiàn)在依然處于市場調整期,藝術品精品和普品的分級會加速增大;新買家的進入使購買方向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但可以確定的是,書畫市場是整體中國藝術品市場中基礎最穩(wěn)固、形態(tài)最穩(wěn)定、參與者經驗最豐富的領域,在市場信心集聚的氛圍中,資金、行情方面偶爾出現(xiàn)波動,是正常現(xiàn)象,并且是可以被市場承受并克服的,我們懷有信心。”
董國強也表示,今年春拍市場和去年相比,無疑是有很大的回暖,這應該也是一種趨勢,但能不能回到億元時代,還需要時間考驗。“其實億元拍品的出現(xiàn),有很多機緣。首先,手里有這樣東西的人,是否愿意拿出來賣,再有,買家手里的資金,是否足夠。”
對于今年春拍取得的好成績,董國強說,一方面,去年秋拍相對來說,市場有點低迷,所以今年春拍,每家拍賣公司,都花了很大力氣,在征集作品上下了很大工夫,所以能有好作品亮相春拍市場,為拍得億元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從拍賣市場的買家來說,有些是產業(yè)狀況比較好,有的股市情況比較好,手上資金充裕,自然能給得起高價。
雖然認為中國書畫回到億元時代還需要時間證明,但董國強說,藝術品市場價格的彈性很大,以市場的未來來說,即使不敢斷言將會出現(xiàn)多少億元作品,但至少,他們出現(xiàn)頻率會比前兩年高很多,因為現(xiàn)在拍得幾千萬價格的拍品也明顯增加了。董國強告訴記者,對于好作品的估值,現(xiàn)在大家也覺得要重新調整估值,要往高一點調,因為買好作品的其實就幾個人,他們幾個人手里錢多,這個東西就會貴。
名家精品為天價提供可能
潘天壽作品《鷹石山花圖》、李可染作品《井岡山》成交過億元,這種高價符合市場規(guī)律嗎?郭彤認為,從這兩件作品的成交結果可以看到,未來尖端藝術品的成交趨向,精品能夠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這個成績取決于買家當時的判斷和我們今天對這個作品的再次定位、認識理解和作品學術與市場并重的高度,在藝術價值、存世量、作品尺幅等綜合條件之下,創(chuàng)出過億價格,符合市場規(guī)律。郭彤以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為例,她說,從專業(yè)角度來說,不論藝術成就和歷史地位,潘天壽已經是億元級別,但由于市場流通的潘天壽精品太少,這件作品拍賣之前,潘天壽作品的最高成交價還未超過5000萬元。“這幅《鷹石山花圖》是潘天壽上世紀60年代的博物館級創(chuàng)作,更是新中國美術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選擇正確的時間點和正確的平臺,相信都會體現(xiàn)出這件作品應有的價值和光芒。”
董國強認為,藝術品的價格,本身就是作品在誰手里,誰來定價,有的人買了放到美術館里,有的喜歡自己收藏,哪一天想賣了,就自己定價,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接這個價格。對于潘天壽和李可染的這兩件億元拍品,董國強說,潘天壽和李可染,本身就是近現(xiàn)代大師,這兩幅作品又是大尺幅,且是他們作品中的精品,因此拍得高價。
郭彤也認為,名家經典是市場中永恒的熱點,而每個藏家在自己的領域里面都有自己的價格體系和精神世界,“影響市場的主要因素不是資金,而是真正可以打動心靈,可以經受時間洗禮,在藝術史中長久留存的高端作品,大量藏家也用實際行動驗證了這一點,證明了中國藝術品的魅力。”此外,中國藝術品市場與中國宏觀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與波動勢必會對藝術品市場產生重要的影響。
郭彤還告訴記者,對藝術品價格的判斷,藝術價值、文物價值、收藏價值是三個基本因素,但是每一項里面都有無數(shù)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說,藝術品的價格實在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復雜體系,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華人藏家更青睞中國書畫
此前,中國傳媒大亨王中軍以約合1.85億元人民幣競得畢加索的《盤發(fā)髻女子坐像》;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約1.72億元人民幣拍得畢加索代表作之一《兩個小孩》。國外書畫過億的情況并不少見,如今,中國書畫也開始過億,價格直追國外書畫。談及這種情況,郭彤表示,近幾年國內外過億藝術品的出現(xiàn),使很多人從價格的角度來評估東西方價差:例如,畢加索和齊白石這兩位藝術大師,他們分別代表了東方和西方繪畫藝術在近代時期的最高水平,他們理念不同,技法各異,在藝術上各具特色不分伯仲,不存在誰高誰低的問題,但是他們的作品在市場上的價格卻相差懸殊。郭彤認為,中國書畫在價格上有所提升,中國的藝術品未來還有上升的空間。
另一方面,藝術品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的。“藝術沒有國界,國家綜合實力強盛,國民有充足的購買力和收藏需求,世界上頂級的藝術品就往這個國家流入,其自身的藝術品價格也會隨之上升。此外,西方藝術品市場經歷數(shù)百年發(fā)展,已經非常成熟穩(wěn)定,有較公允的評估標準,同時也擁有龐大的收藏家群體和深厚的收藏文化。”郭彤說。
對于中國藏家對國內外書畫作品的熱衷,郭彤說,目前,中國書畫,如齊白石作品的收藏群體主要是華人,且以國內華人為主。董國強認為,中國藏家對中國藝術品親切感和文化歸屬感更加強烈。相比國外書畫,一直以來,中國藏家都更加青睞中國書畫,參與比例更大,而購買國外書畫,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事情。
中國書畫市場將平穩(wěn)增長
談到此前備受關注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董國強說,自己是齊白石的鐵桿粉絲,對齊老的藝術極為推崇。與中國相比,西方的現(xiàn)代藝術不只是價格貴百倍,更大的問題是代表作都在博物館收藏,民間根本買不到。而國內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這樣的代表作是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這才是中國收藏家最大的幸運。
而談及該作品沒有在春拍中亮相,董國強說,雖然這個作品是精品,但齊白石作品近年來,處在比較弱的狀況,相比潘天壽、李可染,他的作品多一點,如果《山水十二條屏》是潘天壽、李可染的作品,可能更容易成交,藝術品市場還有一個存量多少的問題,齊白石的作品存世量比較多,而其普通作品數(shù)量也比較大。
談到潘天壽、李可染、齊白石書畫作品近年來在拍場表現(xiàn),郭彤認為,潘天壽、李可染、齊白石以及張大千等大師的書畫作品近年來一直是拍場的生力軍。一些藝術家在短期內被集中關注,其作品在當下市場呈現(xiàn)的高度會有顯著的攀升,形成熱點,“這樣的現(xiàn)象基于我們今天對藝術家的回顧總結,再次定位、認識理解;以及眾多藏家對現(xiàn)階段市場的判斷,會更傾向于釋出該藝術家精彩,罕有的作品,這是市場中的良性循環(huán),至于熱潮的持續(xù),則有賴于多方的共同努力,不斷發(fā)掘藝術家的價值,梳理定位,夯實藝術家優(yōu)秀的市場形態(tài),構建持續(xù)、健康的市場環(huán)境。”
而今年春拍取得佳績,郭彤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書畫市場依然會在合理的幅度內平穩(wěn)增長,“我們對未來的市場充滿信心,目前市場形勢下,兩件過億拍品的出現(xiàn),以及本季‘大觀之夜’取得的成績,不僅對中國嘉德意義非凡,甚至對于整個藝術市場都有重要意義,提振了整個書畫市場。”
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從目前市場整體形勢看,藏家出價還比較謹慎,也反映出市場對高價位拍品還存有一定壓力。雖然今年春拍整體成績比去年好,也并不代表已走出調整期,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現(xiàn)在藝術市場逐漸升溫,這個趨勢是好的。
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